烤肉品类有没有壁垒?

以单一日式烤肉为例,从人均60-100元的一井烧肉到人均1200-1600元的奇迹和牛日式烧肉,无非就是环境的升级、服务的升级、菜品品质的升级,这些品牌基本都是拿肉给顾客自己烤,服务员偶尔提供一些帮助(或者服务员收费帮忙烤肉)。从作为肉的搬运工的角度,烤肉品类几乎是没有任何壁垒可言的。
有些烤肉老板表示,烤肉确实难谈壁垒,这些食材都是市场化的,无非就是对应自己的业态定位去算成本和利润,看看自己该拿什么样的肉以及该提供什么样的氛围和服务。烤肉门店的竞争既尴尬又无奈,所以大多烤肉业态还是线下的生意,靠辐射周边0-3公里的食客,做好口碑是核心。
人均120元的权金城在外卖端主要销售面食、沙拉、拌饭、小吃等;新石器烤肉在外卖上的菜品则比较丰富,除了盖饭小吃等还有啤酒、奶茶,甚至还接起了团餐的生意。人均269元的King大志烤肉则在外卖上线了关东煮、日式牛肉饭,其中居然也有烤肉单品,人均从168-368元三个档次,店家烤好后通过外卖送到顾客手里,三个烤肉套餐的月销总量为19份。
可见烤肉还是受到了堂食的限制,即使当下的烤肉品牌们经过了疫情的洗礼,但它还是一个偏线下的传统生意,成立于2020年的明星品牌“烧江南”也同样没做外卖。
当下是2021年了,烤肉基本上还是一个极其传统的业态,这是痛点还是机会?烤肉还停留在2G的时代,而消费需求已经到5G了,顾客喜欢更快、更好、更多玩法的餐饮消费,烤肉确实有网红店,但如果这种网红只限于线下堂食的到店,那么,它并没有将网红的价值最大化。而烤肉品类将如何打消这段巨大的市场供需差异,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深刻问题。